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在参与筹备中铁工业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制誓师大会的过程中,有幸接触了沈烈初老先生。沈先生长期从事工业基础理论和智能制造研究。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60年获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学校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部机床局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从初次拜访到车站告别,一路陪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10月23日,北京,第一次见到85岁高龄的沈烈初老先生。精神头十足,声音洪亮,待人亲和,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从交谈中得知,为充分了解中铁工业的企业情况,他带着老花镜用3天时间翻阅了多达600多页的企业年报资料,谈起技术问题,专业而独特,对“彩云号”赞不绝口。在说到此次活动时,他的思维匣子迅速打开,说到智能制造、极端制造发展策略时侃侃而谈,师者的深入见解令在场人员叹服。
10月28日,郑州,他的身影出现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展板前,他认真聆听中国盾构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位老机械工作者,他欣慰自己能够看到机械工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浪潮中取得的巨大进步,他感动中铁工业在盾构机生产制造领域“国内第一 世界第二”的骄人成绩。
“我这次要一定好好看看,下次就不一定能看得到了”,走到盾构机生产工位,他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者,充分利用每一秒钟全身心徜徉在盾构这一全新机械领域,仔细观摩设备的每一块结构、细致询问设备的设计构想,舍不得让休息占用宝贵的时间。
中午,饭后,他依旧精神矍铄、兴致不减,健步走进设计研究总院与设计研发人员针对盾构机三维设计等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10月28日,郑州,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他站在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的设备桥下面,仰头打量这一大国重器。“能上去看吧?”说话之间,他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中铁588号盾构机的二层平台,详细询问设备部件的品牌采购情况,分析各类品牌的优劣势时信手拈来。
当看到这台直径15.8米的大盾构还有第三层平台时,喜欢探究彻底的他不顾步梯空间的狭小,再一次攀爬上去,走进盾构机操控室和盾体部位。“登高不用杖”,85岁高龄的他执念于心、执着于行,三个小时,没有休息停歇,始终以高度兴奋的状态,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为企业建言献策。
10月29日,沈先生再次出现在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作为中铁工业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制誓师大会的重量级嘉宾,婉拒工作人员为他专门准备的讲桌椅,执意站着讲话,始终音色高亢、声情并茂。他为研发人员和制造工人鼓劲和点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唯愿与大家一起为制造强国尽最后一份心血。
10月30日,新乡,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他来到中铁装备集团设备公司,这里是他了解国家隧道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片新天地——悬臂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混凝土湿喷台车,国内首条全自动刀具生产线……全新的机械设备与生产工艺,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两个半小时,再一次没有停歇。
三天的时间,沈老一直在求知与传道中穿梭在中铁工业生产一线,德高望重的他求真务实、平和亲切、热情奔放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