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日期: 2020-05-01
浏览次数: 295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铁装备时作出了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中铁山桥认真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加快形成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雷声 摄


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京张铁路最大桥梁——怀来桥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参建新老京张线的企业中铁山桥不仅见证了110年来两条京张线的风云变幻,而且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承担京张高铁控制性工程官厅水库大桥制造中,坚持智慧设计、智能制造,有效确保了环保要求极高的官厅水库特大桥和国内首条350公里/小时有砟轨道的高速铁路道岔的特殊要求。铸造大国重器,创新智能制造,擦亮工业品牌,用智慧力量为中国梦提速。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京张铁路建设时新添车站道岔的工作场景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用于京张高铁的时速350公里道岔


从制造到创造,铸造大国重器

1905年,被誉为“中国钢桥摇篮”的山海关桥梁厂(中铁山桥前身)生产制造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全部桥梁和铁路道岔。当时,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承担了京张铁路的勘测设计历史重任,这是国人第一次为中国铁路自主承担设计任务,山桥厂也是第一次承担由国人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桥梁钢结构和道岔制造任务。受国内条件限制,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面对采购和制造的重重困难,山桥人用智慧和力量攻克一个个难题,实现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2019年,中铁山桥参建了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这座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桥实现了桥梁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大桥设计年限是120年。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桥钢梁生产车间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现代化钢箱梁板单元自动化生产示范线


从速度到质量,实现智能制造

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看上去是速度的飞跃,其根本是质量历史性的跨越。2019年的中铁山桥,将中国首个桥梁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云平台(简称IBIM系统)应用在京张高铁关键性工程官厅水库大桥上。“全生命周期桥梁”是指在大桥从设计、制造、施工、建成后养护维修等大桥整个生命周期内,用信息数据对大桥进行全面跟踪、管理、追溯,从而使大桥更安全、更稳定、更智能。在中铁山桥制造过程中,实现通过电脑建立模型,将数据传送到设备,转化为加工代码,数控设备直接进行加工制造。这座桥梁采用正交异性板结构,焊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有效的提升了焊接质量,代表了世界桥梁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桥梁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云平台


从产品到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个山桥厂,新老京张线。在同一条线路上,今日的桥梁制造已经实施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百年前在厂房里靠人力和技能挥汗如雨打铆钉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京张线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既见证了中国铁路量和质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落后到领先世界的历史性飞跃,这足以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办得到,只有新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提供保障。中铁山桥有着与党同心同德近百年的红色基因。1922年9月,党的一大代表、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王尽美在山桥组建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山海关铁工厂秘密党小组。98年来,拥护党、信赖党、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成为一代代山桥人的共同的信念和行动准则。“红桥品牌1922”和“中铁山桥1894”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特有的重要动力。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革命先烈王尽美同志塑像


回首百年,“传承民族工业血脉,打造中国制造品牌”是中铁山桥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践行“三个转变”:中铁山桥用智慧力量打造“百年老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铁山桥将为把中铁工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新装备制造企业而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17
    2025 - 03 - 18
    3月17日,从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铁1398号)”,成功掘进突破5000米大关,距离江心仅剩660米,标志着隧道建设正式迈入全面高速智能掘进新阶段。作为沪渝蓉高铁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千米)、盾构直径最大(15.4米)、过江设计时速最高(350公里/小时)、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铁隧道工程。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13.2千米,由“领航号”盾构机(总长约148米,总重约4000吨)承担主要掘进任务。面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层复杂多变等施工难题,“领航号”盾构机凭借中铁装备为其量身打造的智能化成套技术,取得单月掘进纪录高达718米,平均月掘进达到600米的优异成绩。这套盾构机智能化成套技术集成五大核心子系统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核心一:ATO盾构自主掘进系统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与动态决策优化技术,成功实现盾构机自主掘进与精准自动纠偏,以及泥水环流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在确保掘进安全可靠的同时,开创了“有人监护,无人操作”的掘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施工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引领盾构施工技术迈向新高度。核心二:管片自动吊运系统集管片智能识别、吊具防摇控制、人员安全预警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实现了从管片精准识别抓取,再到全自动化运输的一站式智能管理。该系统不仅极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将作业效率推向新的水平。施工效率提升了20%以上,实现累计完成10500块零误差作业,以世界领先水平诠释“科技解放生产力”。核心三:管片自动输送系统专为提升管片运输工序效率与安全而生,助力盾构智慧施工加速前行,实现管片转运全自动化升级。该系统深度融合智能管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安全监测技术等,全面推动管片输送作业向更安全、更自动化的新境界迈进,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新步...
  • 点击次数: 17
    2025 - 03 - 15
    近日,中铁装备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系列隧道专用设备批量下线标志着公司形成了国内先进的钻爆法隧道施工关键工序新能源产品配套体系设计研发团队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攻克了新能源三电系统在复杂施工场景中的应用难题设备核心亮点01绿色化施工零排放、零污染,解决隧道内与人争氧的难题。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能耗费用10-20万元,减排CO₂约10-30吨。02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具备“直流+交流”双充电模式,支持边作业边补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03智能热管理智能热管理控制,可实现系统自动加热和冷却,增强设备复杂或极端工况的适应性。04动态能效优化散热系统自适应调节,实时监控并评估散热需求,动态调节散热功率,整体能耗利用率提升10%以上。05多场景作业模式设备支持动力电池应急作业,适应边坡支护、洞外作业等特殊场景,显著降低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绿色”隧道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在隧道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 点击次数: 31
    2025 - 03 - 03
    2月25日,随着最后一项技术指标验收合格,由河南省水利二局集团和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水投6号”(中铁148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验收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河南省汝阳前坪水库灌区工程,这是中铁盾构又一次服务水利项目的生动实践。项目概况河南省前坪水库灌区工程项目,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2市5县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年均可引前坪水库水量1.55亿立方米,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8万亩,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乡镇供水保障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备介绍“水投6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4.97米,整机长约153米,掘进区间总长约5.5公里,穿越地质复杂,主要为泥岩夹砾岩、泥灰岩、砂岩与泥岩互层等。针对以上地质特点,中铁装备运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硬岩地层复合刀盘、刀具磨损检测、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自动保压人舱、后配套设备集成及管线美观化人性化布置等,使盾构机具备了超强的地质适应性能,有效解决了破岩、结泥饼、狭小空间、高水压、地表沉降等多项难题。此次下线标志着国产高端装备及创新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为国产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埋深引调水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将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 点击次数: 37
    2025 - 03 - 0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来自中铁工业的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5G工厂、中铁装备基于数据要素赋能的盾构机5G工厂成功入选。何为5G工厂?5G工厂是指将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5G工厂长什么样?“5G+”让一切皆美好中铁宝桥扬州公司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先后建成钢桥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信息化控制中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称号。▲智能数据分析平台01.“5G+”让管理更科学运用以太网、5G、WIFI等工具,搭建超融合云平台,以实时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为基础,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02.“5G+”让工艺更优化引进智能孔群检测设备,开发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切实提升零件检验水平。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产品二维和三维设计质量,优化生产工艺。03.“5G+”让生产更高效基于5G技术,建设跨平台的生产设备拓扑监控设计平台,实现制造单元设备在线实时监控,推动不同生产车间设备状态的分类管理。应用室内定位、视觉导航等技术,定制开发AGV自动叉车,优化厂内物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04.“5G+”让产业更智能智能制造及5G技术的应用,打通了公司全流程业务链条,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公司板单元和桁梁杆件自动化焊接率均提升至90%以上。加“数”提升 领跑未来中铁装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深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先后建成盾构机5G智能工厂、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获评"中国质量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 点击次数: 41
    2025 - 01 - 13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铁宝桥南京公司凭借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简介中铁宝桥南京公司是铁路道岔研发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主营铁路道岔及配件,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研发、制造、安装铺设、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仓储等业务。先后获得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等国家级及省市级资质荣誉30余项。从生产流程的优化革新到绿色道岔的创新研发,从清洁能源的再生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持续推进企业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创新迭代设计  研发绿色产品公司秉持“绿色低碳”道岔设计理念,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设计方法,积极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标准化道岔产品创新研发,做精产品线,做强产业链,搭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减振道岔开发道岔减振降噪技术,显著降低列车过岔时的噪音及振动,提升旅客乘坐体验,减少过岔噪音对周边居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参与道岔统型研制,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更新,增强零部件互换性,实现不同型号道岔整组互换,增强了道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适应更高运行速度与载荷要求。利用绿色低碳、减振降噪技术,成功研制多种型号的适用高原气候道岔、重载道岔、减振道岔,具有无害化、环保易回收等特性,大幅降低了用户维护成本。 实施降耗增效  推进清洁生产道岔生产线融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算法、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化配料和涂装。采用分时间隔转料节拍匹配、辅助机械手转运、多适用性钢轨涂装等技术,集道岔钢轨的自动化运转、输送、锯切、打砂除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766

传真:010-83777766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