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日期: 2018-11-07
浏览次数: 363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在参与筹备中铁工业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制誓师大会的过程中,有幸接触了沈烈初老先生。沈先生长期从事工业基础理论和智能制造研究。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60年获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学校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部机床局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从初次拜访到车站告别,一路陪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10月23日,北京,第一次见到85岁高龄的沈烈初老先生。精神头十足,声音洪亮,待人亲和,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从交谈中得知,为充分了解中铁工业的企业情况,他带着老花镜用3天时间翻阅了多达600多页的企业年报资料,谈起技术问题,专业而独特,对“彩云号”赞不绝口。在说到此次活动时,他的思维匣子迅速打开,说到智能制造、极端制造发展策略时侃侃而谈,师者的深入见解令在场人员叹服。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10月28日,郑州,他的身影出现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展板前,他认真聆听中国盾构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位老机械工作者,他欣慰自己能够看到机械工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浪潮中取得的巨大进步,他感动中铁工业在盾构机生产制造领域“国内第一 世界第二”的骄人成绩。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我这次要一定好好看看,下次就不一定能看得到了”,走到盾构机生产工位,他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者,充分利用每一秒钟全身心徜徉在盾构这一全新机械领域,仔细观摩设备的每一块结构、细致询问设备的设计构想,舍不得让休息占用宝贵的时间。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中午,饭后,他依旧精神矍铄、兴致不减,健步走进设计研究总院与设计研发人员针对盾构机三维设计等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10月28日,郑州,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他站在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的设备桥下面,仰头打量这一大国重器。“能上去看吧?”说话之间,他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中铁588号盾构机的二层平台,详细询问设备部件的品牌采购情况,分析各类品牌的优劣势时信手拈来。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当看到这台直径15.8米的大盾构还有第三层平台时,喜欢探究彻底的他不顾步梯空间的狭小,再一次攀爬上去,走进盾构机操控室和盾体部位。“登高不用杖”,85岁高龄的他执念于心、执着于行,三个小时,没有休息停歇,始终以高度兴奋的状态,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为企业建言献策。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10月29日,沈先生再次出现在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作为中铁工业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制誓师大会的重量级嘉宾,婉拒工作人员为他专门准备的讲桌椅,执意站着讲话,始终音色高亢、声情并茂。他为研发人员和制造工人鼓劲和点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唯愿与大家一起为制造强国尽最后一份心血。

致敬机械工业部老部长沈烈初!

10月30日,新乡,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他来到中铁装备集团设备公司,这里是他了解国家隧道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片新天地——悬臂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混凝土湿喷台车,国内首条全自动刀具生产线……全新的机械设备与生产工艺,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两个半小时,再一次没有停歇。

三天的时间,沈老一直在求知与传道中穿梭在中铁工业生产一线,德高望重的他求真务实、平和亲切、热情奔放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39
    2025 - 03 - 18
    3月17日,从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铁1398号)”,成功掘进突破5000米大关,距离江心仅剩660米,标志着隧道建设正式迈入全面高速智能掘进新阶段。作为沪渝蓉高铁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千米)、盾构直径最大(15.4米)、过江设计时速最高(350公里/小时)、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铁隧道工程。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13.2千米,由“领航号”盾构机(总长约148米,总重约4000吨)承担主要掘进任务。面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层复杂多变等施工难题,“领航号”盾构机凭借中铁装备为其量身打造的智能化成套技术,取得单月掘进纪录高达718米,平均月掘进达到600米的优异成绩。这套盾构机智能化成套技术集成五大核心子系统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核心一:ATO盾构自主掘进系统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与动态决策优化技术,成功实现盾构机自主掘进与精准自动纠偏,以及泥水环流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在确保掘进安全可靠的同时,开创了“有人监护,无人操作”的掘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施工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引领盾构施工技术迈向新高度。核心二:管片自动吊运系统集管片智能识别、吊具防摇控制、人员安全预警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实现了从管片精准识别抓取,再到全自动化运输的一站式智能管理。该系统不仅极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将作业效率推向新的水平。施工效率提升了20%以上,实现累计完成10500块零误差作业,以世界领先水平诠释“科技解放生产力”。核心三:管片自动输送系统专为提升管片运输工序效率与安全而生,助力盾构智慧施工加速前行,实现管片转运全自动化升级。该系统深度融合智能管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安全监测技术等,全面推动管片输送作业向更安全、更自动化的新境界迈进,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新步...
  • 点击次数: 33
    2025 - 03 - 15
    近日,中铁装备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系列隧道专用设备批量下线标志着公司形成了国内先进的钻爆法隧道施工关键工序新能源产品配套体系设计研发团队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攻克了新能源三电系统在复杂施工场景中的应用难题设备核心亮点01绿色化施工零排放、零污染,解决隧道内与人争氧的难题。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能耗费用10-20万元,减排CO₂约10-30吨。02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具备“直流+交流”双充电模式,支持边作业边补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03智能热管理智能热管理控制,可实现系统自动加热和冷却,增强设备复杂或极端工况的适应性。04动态能效优化散热系统自适应调节,实时监控并评估散热需求,动态调节散热功率,整体能耗利用率提升10%以上。05多场景作业模式设备支持动力电池应急作业,适应边坡支护、洞外作业等特殊场景,显著降低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绿色”隧道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在隧道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 点击次数: 37
    2025 - 03 - 03
    2月25日,随着最后一项技术指标验收合格,由河南省水利二局集团和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水投6号”(中铁148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验收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河南省汝阳前坪水库灌区工程,这是中铁盾构又一次服务水利项目的生动实践。项目概况河南省前坪水库灌区工程项目,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2市5县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年均可引前坪水库水量1.55亿立方米,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8万亩,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乡镇供水保障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备介绍“水投6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4.97米,整机长约153米,掘进区间总长约5.5公里,穿越地质复杂,主要为泥岩夹砾岩、泥灰岩、砂岩与泥岩互层等。针对以上地质特点,中铁装备运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硬岩地层复合刀盘、刀具磨损检测、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自动保压人舱、后配套设备集成及管线美观化人性化布置等,使盾构机具备了超强的地质适应性能,有效解决了破岩、结泥饼、狭小空间、高水压、地表沉降等多项难题。此次下线标志着国产高端装备及创新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为国产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埋深引调水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将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 点击次数: 47
    2025 - 03 - 0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来自中铁工业的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5G工厂、中铁装备基于数据要素赋能的盾构机5G工厂成功入选。何为5G工厂?5G工厂是指将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5G工厂长什么样?“5G+”让一切皆美好中铁宝桥扬州公司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先后建成钢桥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信息化控制中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称号。▲智能数据分析平台01.“5G+”让管理更科学运用以太网、5G、WIFI等工具,搭建超融合云平台,以实时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为基础,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02.“5G+”让工艺更优化引进智能孔群检测设备,开发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切实提升零件检验水平。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产品二维和三维设计质量,优化生产工艺。03.“5G+”让生产更高效基于5G技术,建设跨平台的生产设备拓扑监控设计平台,实现制造单元设备在线实时监控,推动不同生产车间设备状态的分类管理。应用室内定位、视觉导航等技术,定制开发AGV自动叉车,优化厂内物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04.“5G+”让产业更智能智能制造及5G技术的应用,打通了公司全流程业务链条,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公司板单元和桁梁杆件自动化焊接率均提升至90%以上。加“数”提升 领跑未来中铁装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深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先后建成盾构机5G智能工厂、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获评"中国质量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 点击次数: 46
    2025 - 01 - 13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铁宝桥南京公司凭借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简介中铁宝桥南京公司是铁路道岔研发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主营铁路道岔及配件,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研发、制造、安装铺设、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仓储等业务。先后获得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等国家级及省市级资质荣誉30余项。从生产流程的优化革新到绿色道岔的创新研发,从清洁能源的再生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持续推进企业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创新迭代设计  研发绿色产品公司秉持“绿色低碳”道岔设计理念,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设计方法,积极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标准化道岔产品创新研发,做精产品线,做强产业链,搭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减振道岔开发道岔减振降噪技术,显著降低列车过岔时的噪音及振动,提升旅客乘坐体验,减少过岔噪音对周边居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参与道岔统型研制,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更新,增强零部件互换性,实现不同型号道岔整组互换,增强了道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适应更高运行速度与载荷要求。利用绿色低碳、减振降噪技术,成功研制多种型号的适用高原气候道岔、重载道岔、减振道岔,具有无害化、环保易回收等特性,大幅降低了用户维护成本。 实施降耗增效  推进清洁生产道岔生产线融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算法、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化配料和涂装。采用分时间隔转料节拍匹配、辅助机械手转运、多适用性钢轨涂装等技术,集道岔钢轨的自动化运转、输送、锯切、打砂除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766

传真:010-83777766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