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主会场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品质革命”一词,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品质革命之路如何行稳致远?全国人大代表王杜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铁工业方案。
质量提升是根本
品质革命,“根”在质量。王杜娟说,质量提升应做到全方位、重细节、无死角。目前中铁工业的盾构机产品享誉海外,除了性能优越,细节也很考究,是“内外兼修”的优质产品。“中国的一些装备产品,技术性能与德国、日本的先进型号别无二致,却因为油漆、焊缝等外观工艺的‘疏忽’,在海外市场被人诟病。”王杜娟强调,细节提升非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中铁工业坚持以质量指标为导向、以过程管控为重点,以品提质,以质增效,已经构筑起牢固的质量管理基础。未来还将继续加强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变革,保证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优于各级技术标准的规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分会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说工匠精神可以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上,让产品无限趋近品质的极致,那么科技创新则可让产品品质实现大跨度的进步,甚至是突破性飞跃,同时也是降低成本的利器。
“从2008年第一台盾构机研制成功,到如今盾构产能、科研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专注科研是企业的成功之匙。”王杜娟表示,2017年,企业主营产品的研发投入比达到了9.34%,而国内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是3%。“在大型施工装备领域,如此高的研发投入比相当难得。”
中铁工业已经突出发展、培育、建设了一批创新引领型产业、人才、机构,多项新产品和新产业相继研发落地,企业围绕“创新、协同、共享、开拓”的科研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结合目前发展形势,王杜娟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同时应制定过渡政策,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建议制订新技术新工法适用的招投
3月7日新闻联播画面,王杜娟参加河南代表团分组讨论
王杜娟称,虽然我们的企业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但在人才方面还是欠缺。她说,“一些博士还是愿意去沿海、去高校工作。为什么?因为一些高校在当地开办有产业研究院,如果一些研究院的分支机构能够到中西部,将会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目前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相比还需继续加大,希望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
她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中西部建立分支院系及科研机构,引导优秀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同时,建议对中西部的高端人才进行个税减免,并允许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外列支科技奖励,促进高端人才往中西部落户发展。企业也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在确保员工总体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建立员工收入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实施骨干员工持股等多种激励方式,不断增强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国际市场是检验品质革命成果的“试金石”。中国产品走向国际,不可避免要对标国际标准,而这恰恰是中国的一个“软肋”。2017年,中铁工业主(参)编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5项国家标准,为我国掘进机系列产品涉及的术语、定义、基本参数与型号等技术层面要素,以及掘进机产品设计、制造、运输、拆装、调试等安全要求,提供了规范和说明。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掘进机行业国家标准空白。王杜娟表示,今后企业还会努力参与和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开展现有各类产品的国际资质认证工作,提高国际化准入水平,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